新春走底层正月初九这个风俗已传承百年!

文章出处:乐鱼在线登录 发表时间: 2025-03-02 22:20:58

  正月初九舞龙闹新春,是播州区芶江镇连续百年的传统风俗。接近佳节,镇上的龙灯手艺人已繁忙半月有余,从竹林选材到彩绘点睛,匠人们用双手织造着新年的祥瑞与期盼。

  清晨的竹林薄雾未散,龙灯手艺人张文斌已开端选择竹子。“斑竹要选老化的,嫩的不要。龙灯考究干劲,骨架扎不牢,舞起来就散架。”他手握砍刀,将竹子劈成均匀细条,动作熟练如行云流水。张文斌9岁学艺,现在已与竹条打了近50年交道。他说,芶江的龙灯是“火龙”,需经得住鞭炮焰火的检测,每一道工序都大意不得。

  在钩江社区,戴发达正伏案为龙头彩绘上色。龙须挺拔、龙鳞参差,金红交错的颜料在竹骨上流动。“一条龙从选材到成型,得花十多天。”他手中的笔尖轻点,龙眼的空白处分外夺目。“芶江的老规矩,龙眼要留到正月初九点睛时才画,一点睛,龙就‘活’了。”

  龙灯长16米,分七节龙身,每节需用竹篾扎成圆拱,铁丝固定后再裱糊彩纸。戴发达家中堆满半成品,龙尾如波涛翻卷,龙爪似欲破空而出。最奥秘的“点睛”典礼遵循古礼进行,开光、请水、拜庙、抢宝等传统环节一个不少。“点睛后,二十多条龙灯排街巡游,那局面才叫热烈!”芶江镇龙灯协会会长刘宇说。

  90后青年聂伟已舞龙十余年。他记住儿时追着龙灯跑遍街巷,现在自己成了“龙的眼睛”。夜幕降临时,镇上灯火通明,数十名年轻人正排练舞龙套路,龙身崎岖如潮,引得路人停步喝彩。

  “一玩龙,年味儿就来了!”乡民廖仕勇感叹。在他看来,舞龙早已浸入芶江人的血脉:七旬老匠戴昌松仍坚持亲手扎灯,在外打工的年轻人新年必回乡扛龙,就连孩提也能说出“龙翻身”“盘龙柱”的典故。

  正月初九,芶江镇将迎来最欢腾的时间。锣鼓声与鞭炮齐鸣中,二十余条彩龙穿街走巷,火光映亮每一张笑脸。这传承千年的“火龙”,不只舞出了兴旺年景的祈愿,更让陈旧的风俗在年轻一代手中勃发重生。